倉庫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事關企業能否正常運行的關鍵之一。一個企業倉庫作業效率的高低,影響到企業的是否按時交貨,進而影響公司信譽。
▽有出入庫單據才能發收物料,并且嚴格按照單據上的品名規格數量發收物料。我們所管的物料是要滿足生產所用的,就必須和生產要有隨物交接的單據:發料,入庫以及不良品的交換都要這樣做。對于先生產入庫的物料要先出庫,后生產入庫的物料后出庫,特別對于特采的物品要及時根據使用批次出庫,使用后的余量要及時處理。倉庫要嚴禁閑雜人員進入, 嚴禁倉庫有煙火,對于易燃物品要單獨儲存。倉庫流程中在一般人看來就是倉庫管理流程的貫徹實施,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去優化,調整。客戶多樣化,產品多樣化,產品的作業流程就有很大的區別,必須針對不同客戶,不同產品,制定不同的作業流程,并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優化和提升作業流程,保證作業流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無論是條碼還是電子標簽,都應當是現代化倉庫管理的必備條件,條件碼技術與信息處理技術的結合,幫助我們合理,有效地利用倉庫空間,用最快速,最正確,最低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在實施條碼化技術的時候,需要與軟件供應商等相關聯部門做好整體的倉庫管理流程,組織員工認真討論和學習,以發揮系統最大效能。空間優化----從產品尺寸,重量和操作要求等方面入手由倉庫管理人員從各種計算數據中找到最實用的和最恰當的解決方案,為產品在倉庫中尋找最佳儲存空間。貨物堆碼----為了與倉庫內部環境匹配,并節約成本,貨架通常自己根據內部環境來制作或者定制,另外就是托盤堆碼的方式,如何節約空間,但又能保證揀貨效率,這個是需要精心設計的。安全庫存----在采購周期內,生產經營耗用的物資數量,當該類物資的存量跌到安全庫存量時,采購部門應立即進行采購以免影響生產經營,合理設定安全庫存有助于企業很好地控制生產成本。流程在不斷地優化,更新,而人員的知識和技能也要不斷通過學習和培訓來進步,這樣才能實現倉庫管理效益方面的提升,不斷地更新與發展。了解真實庫存情況,才能為經營者提供經營決策,了解倉庫管理和作業流程是否規范,能夠作為檢驗現場管理的一個有效手段。倉庫管不好,一邊是數以萬計的物料、成百上千的供應商,諾大的貨架式立體倉庫,一邊是為數不多且素質平平的倉管員,種類繁多但不適用,也基本不用的制度和流程。歸根到底,倉庫問題基本上都來自現場管理不到位,例如:2、不按庫位擺放物料,或移動物料后,不及時把新庫位的資料交給錄單員錄入系統,造成無法找到相關物料。3、倉管員不及時送單給錄單員,錄單員不及時錄入系統,結果造成系統數據與實際脫節,影響ERP系統數據的準確性,最終影響到了生產計劃的貫徹和執行。標識不統一、不規范,不是沒有物料編碼,就是物料名稱不對,以致無法追查該物料的歷史狀況。4、部分倉管員責任心不夠,工作態度消極,辦事拖拉,庫存盤點不準,以及手工單據信息不準確(主要是抄寫錯誤,鍵入錯誤),這都是常有的事。5、新舊倉管員交接不清,換一個倉管員,沒有真正的交接手續,對前任倉管員所管的物料狀態不明的,干脆就封存起來不予管理,只說"找不到",造成了不應有的呆滯和浪費。創新組織架構。成立倉庫三人領導小組,成員應有生產副總、物料部部長、倉庫主管組成。三人小組現是公司物料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通過參加倉庫每周例會、每天固定時間到倉庫現場解決問題,做到"每天進步1%"、各種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的審定,以及倉管員、錄單員績效考評等工作改善倉庫的管理。合理規劃倉庫。倉庫在地理位置上,應盡可能與生產現場相連接,減少物料的迂回運輸。盡可能將倉庫進出門與電梯相連,并規劃出相應的運輸通道,充分考慮運輸路線的合理性。倉庫內要留有必要的廢次品存放區、物料暫存區、待驗區、發貨區等。另外要特別考慮安全因素,注意通道、照明、防水、防火、防盜等措施。倉庫的辦公室盡可能設置在倉庫附近,縮短單據傳遞到錄單員的時間。實行配料制與領料制相結合。生產性物料采用發料制,非生產性物料采用領料制,如工程試制用料、售后配件、生產線不良品換料。A類物料采用發料制,C類物料采用領料制。在配料管理上,可嘗試取消各車間原有的物料倉庫,統一由工廠物料部直接管理、統一配送,以便倉管員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提高倉庫的發料速度。借助新技術。除了ERP系統必要的庫位編碼和物料編碼外,把無線射頻技術引入倉庫管理,如使用帶有條碼掃描功能的手持數據終端進行數據采集,避免人為造成單據填寫、錄入錯誤,提高工作效率。倉庫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最低量的庫存、最快速的周轉,滿足生產及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一些管理先進的企業已經引入看板,建立精益物流系統,相信它將改變過去粗放式的倉庫管理,極大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該文章在 2024/4/7 14:56:16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