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財務軟件的所謂認證和審批[轉]
發布時間:2012-05-20 21:58:00 來源:軟件服務社 前幾天我們針對一些朋友的疑問,寫了“財務軟件是不是必須經過政府審批?”,很多用戶看完后沒什么疑問了。但沒過幾天,有人發來一個鏈接,說我們在上海的朋友肖中華他們公司的用戶也有在問這個事情的,最后他們解釋得口干舌燥,只好說:“不需要。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啦”。 但很多人仍然在疑惑該信還是不信:如果不需要,為什么很多人有印象看到過某些軟件宣傳有財政部認證?就象您說:“世界上沒有鬼,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啦”,但有人就是說他見鬼了,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謂的鬼抓來讓他親眼看看。所以,我們就想看看現在到底還有誰在扯自己的軟件是財政部認證的。我們google搜了一下“財務軟件 財政部認證”,看到網上確有很多人在問財務軟件是否需要認證,很多回答完全不著邊,可見這種所謂認證、審批之類的宣傳真的害人不淺。但真正搜到的、宣傳說某個財務軟件通過財政部認證的文章,只看到二三篇,但與企業財務軟件都完全沒有任何關系:比如下面是6年前的一篇(http://it.sohu.com/20060609/n243651692.shtml,網頁上都長滿荒草、滿是亂碼了)。這是關于用友“政”務公司做的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產品(號稱“專業政府財務管理軟件”):
還有一篇是用友的一個論壇中的(http://www.iufida.com/article-38-1.html),這個認證也與企業沒有一根毛的關系,標題上和文章第一句就寫著“政”務。
這些都是“政府內部”使用財務軟件時所做的一個內部認證,就象您企業內選軟件時,您自己公司的IT部也可以按本企業的標準對投標的各個軟件做個認證一樣。 這些認證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所以我們又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搜索,還真看到一個號稱是財政部認證的——金蝶友商財務軟件。很多年前聽說過,友商是金蝶花了很少一點錢收購的在線記賬的一個小軟件,這幾年SaaS時髦后,金蝶逐漸增加了推廣力度。該網站顯示(http://www.youshang.com/accounting/):
上面明文寫著通過“財政部認證”,點擊這個圖片后,可以看到有詳細的介紹,邊上有官員、專家的講話,還有一個鏈接可以直接查看這個“評測報告”,看著好象真得不能再真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老李就把這份報告抓給大家看看: 一、這是財政部做的認證嗎?不是! 下面是這個報告的封面:
下面是報告正文的第一頁:
可以看到:封面上明確寫著“中國會計學會”,正文第一段明確寫著是“中國會計學會接受金蝶互聯有限公司的委托……”,通篇報告中都看不到任何“受財政部委托”的文字,這事與財政部哪有什么關系?怎么就說成是財政部的認證了呢?這一點他們玩得很有技巧:在前面那個網頁右側的“中國會計學會簡介”中,特別寫著:“中國會計學會直接隸屬于財政部會計司……”,也就是說中國會計學會是歸財政部管的,這樣就很容易讓人們相信這個報告就“相當于”財政部的認證。但這是很可笑的,因為中國會計學會是一個獨立的“社會組織”,并不是財政部下面的某個司或某個部門,它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財政部。您可以看一下中國會計學會的章程(http://www.asc.net.cn/Pages/News/NewsList.aspx?newsCode=MENU_AE_AA),“總則”部分寫得很清楚:
其中第二條是:“本會是由全國會計領域各類專業組織及個人自愿結成的學術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這明確了它是一個社會組織而不是政府機構;唯一提到財政部的第四條只是說“本會接受財政部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監督和管理”,這句話意思也很清楚:中國會計學會由于專業方向,因此“接受財政部的業務指導、監督和管理”是很正常的,但并不是隸屬于財政部,更不能代表財政部。實際上,在中國,任何社團組織都要接受民政部的業務指導、監督和管理,但能因此說任何一個社團組織就能代表民政部嗎?簡直荒唐。 另外,這個報告第一段就寫著是“中國會計學會接受金蝶互聯有限公司的委托”,而不是受財政部委托,也說是說,連委托都不涉及,所以,這個報告更是與財政部沒有半點關系。至于網站上列出官員、專家的圖片和講話,用意與“中國會計學會直接隸屬于財政部”這個說法一樣,就是想把不相關的說成相關的,以便引導人們相信這個報告既是官方的、又是權威的。 這就象以前經常有某些企業找某個大學某個系某個教研組的某個專家給做認個評審,就說是通過了某大學的認證,這還不算離譜,但不能借此說因為該大學屬于教育部管,所以就成了通過教育部認證,更不能說教育部歸國務院管,就成了通過國務院認證。如果這樣的說話,干脆以后直接找老李做認證就行了,老李認證通過了,您就說老李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因此通過了中國政府的認證,這可比通過XX部認證牛叉多了;或者從另一條線上聯系:胡主席和習副主席是老李的同校學長,習副主席還是同一個系的,老李歸他們管理,于是就成了他們認證通過了,這同樣比只找幾個專家認證牛叉多了。 二、這個報告是“認證”嗎?不是! 這個報告封面上就已經寫得很清楚,這只是一個“測試報告”。倒退一萬步,即使寫上“認證”二個字,也沒有用,企業自己內部還可以做各種認證呢。而且,這個報告與財政部無關——因為財政部早已取消了財務軟件的認證了。 至于上圖中劉玉廷司長的講話,講的只是:“在線會計服務可以滿足社會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發展前景很好。對這樣的變革無論從財政部還是從中國會計學會的角度來說,都會大力支持”。他說得很對啊,政府這樣做當然是好事。但是,哪句話提到“通過財政部認證”了?金蝶拿這個講話來誤導用戶,玩弄領導沒有這么玩的,有點玩過了。 三、這個報告專業嗎、可靠嗎?不是! 老李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這種認證或評審報告,以前在大學里工作過,知道這些所謂認證、評審都是怎么回事。這次沒辦法,只能看看,但除了封面和目錄,就只有不到三頁了,而且實在沒什么可看的,比如都是些“憑證錄入保存時,要求借方金額合計必須等于貸方金額合計”之類的。實際上,您要知道,這種所謂評審,每份報告只是對報告中的內容負責。所以這份報告只不過證明這個軟件符合這些要求而己。這么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東西,也需要認證、評審?不覺得丟人嗎? 耐心看到最后一句話,真的看到有技術含量、老李看不懂的:
MID5加密是什么?以前記得MID好象是指類似于MP3、MP4之類的東西,莫非現在有了新的加密算法正好也叫這個名字?不至于啊,老李膽小,所以很多年前就對各種加密算法很關注,怎么就沒聽說這個算法呢?上網搜了一圈,看到MID的解釋(來自百度百科): MID的基本解釋有兩種:一是指移動互聯網設備,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s;二是指midi的簡稱,MIDI是英語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數字化樂器接口”。 還是與加密沒有半點關系,過了幾分鐘,才想明白,肯定是把MD5寫成MID5了!一共不到三頁紙的“認證”報告,如果是筆誤,那么這個“認證”也太不認真了吧?如果不是筆誤,那么連MID5和MD5都搞不清,居然好意思寫這個認證?不過,老李相信,這肯定不是不認真、不是筆誤,而是連MD5這種最常用的加密算法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好好再學學數學吧。 不用再多說,您現在就可以知道,這份“認證”既不是“財政部”的,也沒有什么意義。 本來,老李一貫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可能是從小在部隊被熏陶得根深蒂固了),本來不想寫這個例子,因為和金蝶沒有什么矛盾。但是他們這個所謂的“財政部”認證一是誤導用戶,二有影射其它產品沒做認證之意。所以十天前老李本人非常認真地給他們發了個郵件(如下圖),非常客氣地請他們去掉這個宣傳(其中還列上了我們上次寫的那個說明,表明我們極度反感這種宣傳):
但他們既沒回復,網站上也沒去掉。那老李只好說道說道了。再次跪求盡快去掉這些宣傳(俺真沒時間總跟用戶解釋這些),否則,準確點講,這種宣傳屬于商業欺詐,而且是盜用政府名義欺詐。我辦公室不遠就是法院,萬一哪天老李喝多了、走錯門,說不定就去起訴了。 其實,最惡心的還是用友,貌似只是介紹“政”務上的財務軟件通過了認證,但很多人平時看東西并不會那么較真,看完后往往就誤以為所有財務軟件現在還需要什么認證。因為人的記憶就是這樣,能記住的只有幾個“點”,相信很多人看完前面的二個宣傳后,最后能記住的就是“用友財務軟件、通過、財政部、認證”這幾個詞,而不會注意這些認證與企業毫無關系。倒是建議金蝶等其它做政府軟件的公司也去找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做做這些“認證”,否則如果政府只用用友一家的產品、或者網上能看到的都只是認證了用友的軟件,而這個用友又經常造出各種“門”,豈不是要讓老百姓懷疑有貓膩?可惜老李只對企業管理軟件有興趣,否則這個認證我們也要“貴在參與”。 互聯網之大,但除上面的內容之外,老李再也查不到現在還有哪個企業的財務軟件1998年后還有財政部的認證了。如果沒有,那么就請那些軟件商以后不要再說什么認證;如果有,請把認證文件曬出來看看,我們看看是哪個部門的認證,別隨便寫點東西就說是中國政府的認證;如果真是財政部的,請寫清是哪個部門做的認證,正好都在北京,我們會去問問提供這個認證的人或部門,為什么上班拿著工資去做已明文規定不應當再做的事情?如果是因為不知道這個規定,那么是不應該的,十多年前就取消了認證到現在還不知道,瀆職啊!如果是知道規定還要給這些企業做這個認證,我們就有理由懷疑點什么了。我們也會問問相關部門如果有人這樣做是否違反紀律或者違法,至少這是在利用公權力誤導用戶。但是,如果財政部人家根本沒做這個認證,有的企業卻非要說是財政部做的、非要往財政部頭上潑臟水,那么相信我們這樣問過之后,財政部也不會再放任他造謠。 實際上,網上能看到的所謂要求認證的文章、帖子,都是似是而非,道聽途說。網上那些說需要認證的人,他們自己開發過財務軟件、被要求做認證了?還是自己在哪個稅務所被要求必須用某個有“認證”的軟件了?或是看到過任何明確的政府文件了?或是他自己認真看過某種軟件真有財政部的認證報告了?都不是!唯一粘點邊的,是新開辦的公司到稅務所報到時,要填寫一些表格,包括企業名稱、注冊資金、地址、電話、郵箱等,這只是一份用于記錄(或稱為“備案”)的普通表格,僅僅是為了稅務機關與企業間的聯系而記錄的企業基本情況。有些地方的表格中可能有一欄填寫是否采用財務軟件,如果采用的話再填上軟件名稱,您只要如實就填上軟件名稱(比如F-air)就可以了。沒人會要求必須用哪種軟件,就象沒人會要求您必須用網易而不能是騰訊的郵箱、必須用移動而不能是網通的電話一樣。如果遇到好奇的專管員問這個軟件是誰開發的,就把服務社網站(www.fuwushe.org)寫給他看就可以了,沒有哪個稅務所、哪個專管員會說必須用哪個指定的軟件,否則不是明擺著有人收了廠家的賄賂了嗎,沒人那么傻。 以后如果再看到哪個財務軟件自稱有“財政部認證”,老李一定還會仔細地、虛心地、一個字母不剩地研究這個認證是怎么回事,然后把研究結果與大家分享。或者如果有用什么別的詞(如符合某項國家標準“GB/T 19581 人一輩子沒有多少時間,好好做點事情、或者好好享受生活,都是在珍惜時間。我們實在不愿意在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時間。每個軟件企業,應當把時間用來好好研發產品、好好服務用戶。用戶的認可,才是最權威的認證。 該文章在 2012/9/11 22:52:00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