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媽:與資本市場絕緣也能牛氣沖天
在中國,相信沒有多少人不知道“老干媽”(公司全名為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近日,網上的一則消息,又讓“老干媽”成為社會的焦點:老干媽集團獲得政府獎勵的“A8888”車牌,獎勵原因則是其創下了3年繳稅18億、產值68億的成績,并且直接間接帶動了800萬農民致富。 “老干媽”一直保持著令人驚羨的發展速度。1998年,“老干媽”的產值還只有5014萬元,到了2013年,產值達到37.2億元,15年間的產值增長了74倍。而自“老干媽”1996年成立以來,連續17年銷售額都在增長,2014年,年銷售額的目標突破40億。 與公司產值同步增長的,還有“老干媽”大跨步式的納稅額。“老干媽“1998年的納稅額還只有329萬元,據最新數據表明,2013年其上繳稅收5.1億元,15年里,納稅額增長了155倍。 正是這樣一個納稅大戶,卻在種種做法上與現代企業慣常的經營理念“格格不入”。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這三個標簽讓“老干媽”在“資本為王”的市場大環境里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作為老干媽集團的創始人,陶華碧獨特的企業經營理念,更是很多人研究的重要標本──除了做資本市場的“絕緣體”,她也不在大眾媒體上宣傳,從來不接受采訪,也不對自己的產品做任何廣告;她不促銷,不推銷。陶華碧,為什么這么牛? 不欠別人一分錢 陶華碧不貸款,這是她的特色。2001年,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陶華碧準備再建一處廠房。當時,公司大部分資金都壓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議她找政府尋求幫助。貴陽市南明區委對此事很重視,立即協調建行給她貸款。協調好以后,區委辦給她打來電話,讓她到區委洽談此事。 陶華碧帶上會計來到區委,乘電梯到區長辦公室所在的三樓。因為電梯很舊,門已經壞了,陶華碧走出電梯時,一不小心被電梯門剮住了衣服跌倒在地。陶華碧因此改變了借錢的想法,她說:“你們看,政府也很困難,電梯都這么爛。我們向政府借錢(陶華碧不知道政府協調銀行貸款是什么意思,以為就是向政府借錢),給國家添麻煩。不借了,我們回去。” 很多企業家認為,當今融資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個企業不融資就不可能成功。為什么要融資?有的企業家認為,作為一個企業,要活著首先要不斷盈利,而沒有融資的話眼光就只能盯著下個月、下一年,企業融資進來以后,就不需要馬上獲得利潤,即可將眼光放在3年或者幾年之后,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先做口碑,做廣告,做前期的一切準備工作。 但是,對于陶華碧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她從來不做廣告,因為“老干媽”活在別人的交口稱贊中。1994年,“老干媽”還無人知曉。貴陽市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干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陶華碧“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而陶華碧的商業智慧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得到了發揮,她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大受歡迎。 貨車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很好的廣告形式。短短時間,“龍洞堡老干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實惠飯店”購買。 “老干媽”公司創辦以來,全部依靠現金流運轉,不積壓貨品。而陶華碧不貸款、不融資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公司數十億元的現金流。從艱辛起家時幾十元的零散采購,到如今超過千萬元的采購額,“老干媽”堅持現款現貨的原則,就連收購農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華碧曾說,“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因此,“老干媽”的公司賬目也格外簡單。 這就使得成為“老干媽”的省級代理門檻非常高。“老干媽”的經銷商林先生說:“要給總公司一兩千萬的保證金,證明你有這個實力做代理。” 對于一個創業企業來說,資金就像血液一樣,關系到生死存亡。但企業融資并非簡單的“是或否”的問題,成功的企業都是懂得在何時用何種方式達到何種目的的“聰明”企業。 陶華碧說:“我沒有跟國家貸過款,貼息貸款我都不要。政府很早以前就提出要扶持,我不要,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實實做,不欠別人一分錢,這樣才能持久。我不但不欠政府一分錢,也不欠員工一分錢,拖欠一分錢我都睡不著覺。和代理商、供貨商之間也互不欠賬,我不欠你的,你也別欠我的。” 很多創業者認為融資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事實上,融資只是實現商業計劃和商業發展的一項工作而已,創業者真正成功的法寶是建立永久盈利并為用戶所喜愛的百年品牌。一個企業發展包括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等不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發展方式。在任何發展階段,創業者首先要想的是如何通過產品研究、市場推廣、運營管理等各項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商業計劃。融資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前谷歌員工、風投公司Homebrew聯合創始人亨特·沃克(Hunter Walk)表示,風投資本并不是資助企業的唯一途徑,對很多早期創業公司而言,它實際上是最糟糕的途徑。實際上,美國大多數企業家不需要融資。 與上市絕緣 陶華碧曾經提出“上市圈錢論”,引來議論紛紛。在她看來,“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老干媽”曾多次拒絕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議。 而一些有意對“老干媽”投資的機構同樣鎩羽而歸。據“老干媽”內部人士回憶,這些年來受到“老干媽”接待的投資機構只有兩家,這兩家機構都是先直接由政府部門的人引見,但“老干媽”均回絕了其洽談的要求。 據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年銷售額數十億元的公司,注冊資本僅1000萬元。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5日,股東結構極其簡單,只有陶華碧與其兩個兒子。其中,陶華碧持有的股份僅占1%的比例,大兒子李貴山持有49%,小兒子李輝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如今,陶華碧已不再管老干媽的具體事務,只掌握大方向。李貴山主管市場,李輝負責生產。 “老干媽是一家非常純粹和質樸的公司,有一個最簡單的商業模式。我覺得這個模式是合理的。”深創投西南大區負責人許翔說。在許翔看來,企業是千姿百態的,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適合上市。 無獨有偶,同樣是家族企業的美國科氏工業集團前任董事長弗雷德·科赫對子孫有遺訓:“只要不將公司賣掉,你怎么辦都行。”公司傳到他的二兒子查爾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兩代掌門人均拒絕上市,基于這樣一個判斷:企業要掛牌上市,就得定期公開運營數據,企業的股價也會受到股票市場整體氛圍的影響。尤其企業專注長遠發展時,可能因嘗試新產品或進行結構重組,需要增加投入,營收也會下降,碰到經濟衰退時,投資回報會減少,資本市場的壓力就會接踵而至,逼迫經營者為迎合市場采取各種短期行為,導致抗壓力減弱。不上市,企業則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們看來,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證公司有健康的現金流和持續穩健地擴張才是正道。 這種經營理念,也許是陶華碧樸實經營思想的理論注腳。 特立獨行的本錢在哪里? 陶華碧的“三不”模式之所以能堅持走下來,其實是依托其強有力的產品。 “老干媽”的味道深受辣椒愛好者的喜歡——這一點絲毫不受國界的限制,“老干媽”已然走出國門,走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飯桌上。 “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富可敵國的徽商胡雪巖,“真不二價”是其經商精髓之一,即貨真價實,價格穩定。陶華碧恰恰是把這一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本質上,“老干媽”的一切市場行為和奇跡,都是依托其強有力的產品而存在的,它用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極致的用戶體驗,在產品上做出了硬功夫,讓低門檻、易跟隨的佐餐醬品類有了門檻。 對食品而言,味道即王道。中國市場上,跟隨戰略隨處可見,超過首創產品也是常事。但是,“老干媽”的銷量冠軍產品風味豆豉熱銷多年,卻無一家產品能與其抗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豆豉是發酵產品,屬于復合口味,恰到好處的豆豉產品給人以豐富口感。其他企業不是不想跟隨,而是達不到“老干媽”對豆豉產品口感的把握。 沒有其他的產品能做到“老干媽”的風味,或者有些已經做到了,但成本投入太多,使價格遠遠高于“老干媽”,仍不能打動消費者改變購物習慣。“老干媽”經過多年產品改良和供應鏈優化,已經找到了一條制作和銷售油辣椒的最優產業鏈。這個鏈條打造完成之后,能保證產品的質量,保證企業的利潤,又能阻擊競爭者進入這個行業,使“老干媽”立于不敗之地。
該文章在 2014/12/9 23:44:36 編輯過 |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