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設置招標門檻 鏟除ERP失敗根源
目前做epr的軟件公司很多,大的小的、國內的國外的,良莠不齊、各有所長。正因為如此,每一個有一定規模的erp項目基本上都會經歷招標選型過程。但招標過程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項目失敗。因為據有關資料統計,80% erp項目失敗的根源就在于沒有做好招標工作。
前不久,公司委派我負責啟動erp項目招標選型工作,招標工作表面上看起來比較順利,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一些很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細節和注意事項。本來項目招標體現的是要公平、公正、公開,目的是為企業找一個比較優秀的erp合作伙伴。但是由于erp項目的資金一般比較大,使得很多人蠢蠢欲動,各方人馬使出各種招數想要獲得這個項目,使到在招標過程中總是脫不開人際關系和人情的束縛。這不,我們剛開始項目招標工作的準備,各種走后門和說情的人就來了。 面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我們招標組產生了一個疑問:erp招標怎樣做才可以減少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影響,真正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經過幾個通宵達旦的研究,我們總結出一個做法:就是我們先設置好一定的門檻,只要達到了這個門檻,到底跟哪個erp廠商合作就讓領導去拍板決定了。因為就算是通過人情獲得了我們這個項目,只要erp廠商能夠達到我們精心設置的門檻,也能夠保證項目的質量,我們還可以不得罪說情的人,巧妙的回避了人情包袱。 招標書制作過程的常見誤區 招標很重要的一環是起草招標書。如果把招標過程比作“考試”,那么招標書無疑相當于“考卷”。不僅要提前發布,而且還要把考試的具體要求準確地概括并公示出去,以便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的erp廠商前來“報考”,達到充分競爭的目的。但由于我們erp招標經驗不足,在這次招標過程中犯了一些誤區。主要如下: (1)招標書需求寫的不夠細致、深入 一般來說,招標是指采取科學的程序將項目需求廣而告之,再擇優錄取,最終經過一系列接觸、談判等活動,完成合作、實現優選的過程。但erp招標選型并非和普通物品采購一樣是一錘子買賣,它需要綜合考慮erp廠商的實施能力、二次開發能力等要素。在erp招標書上企業需求是一塊不容忽視的內容。但是,我們在制作招標書時在需求上存在一些過大過粗的錯誤,使我們在招標過程中不但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現象,也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例如,我們在寫銷售管理需求時,只在招標書上說要實現“銷售訂單價格分級確認審核”需求。這個需求大部分的erp軟件都可以實現。但是具體如何實現則沒有說明清楚。如分級審核要分幾個級別審核,是分三個級別還是五個級別?在后來的erp廠商演示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廠商只能夠實現對于價格的三級確認,而按照我們企業的現實需求則是需要五級確認。最后發現在所有的投標廠商中只有五家廠商符合要求。這說明我們在招標說明書上沒有寫清楚需求,結果把很多時間都浪費在這些基本功能的篩選上。若我們能夠把這些基本需求定義得再詳細一點,或許可能有部分erp廠商就會自動退出了,我們也就不會浪費過多的時間。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招標書上把需求寫詳細、寫清楚是很重要的。因為可以直接過濾掉一些不符合我們要求的廠商。所以,在招標書書寫之前,要先進行需求調研、分析、研究。沒有準確、詳細需求的招標書,對于招標工作來說不但是浪費時間,而且很容易被對方鉆空子。因此,作為招標企業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erp需求,明白自己有什么,沒有什么,想要什么,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展開招標工作。 (2)招標書只是對模板的簡單復制 利用其它企業的erp招標“模板復制”是我們這次招標的另一個誤區。本來“模板復制”是一個經驗借鑒、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在進行erp項目招標書制作時,很多企業erp項目負責人都會耍個小聰明,在搜索引擎上查找erp招標合同模板,然后對招標模板進行修改和再寫作。實際上這種取巧的“模板復制”會使我們對本公司的需求未加以深入的系統思考,結果是造成后來erp廠商的投標內容與我們企業真實的需求不一致。 例如,對于erp來說重點在于管理流程,其核心思想在于管理模式。但是,不同企業之間即使是行業相同的不同公司,它的經營背景、管理人員的思維都是不同的,故其采用的管理流程、管理模式也不可能是相同的。但是,我們又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管理模式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因此,不同的erp項目所制定的招標標準、標書寫作標準都會多有不同。故我們在寫erp招標書的時候,不能簡單的把其它公司的招標書拿來復制拷貝一下,因為這根本不能夠體現企業的真實需求,這種抄襲的招標書對于招標工作是沒有多大的指導意義的,而且或多或少還會給招投標工作帶來危害。 該文章在 2010/7/25 1:04:5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